2015年春,戏言剧社,麦迪逊校内第一个华人戏剧社团,在一群热爱戏剧的学生的努力下成功创办了。两年间,戏言先后将《暗恋桃花源》、《旧事》搬上舞台,同时也通过在春晚表演语言类节目、组织话剧读本会等活动,传递中文戏剧的魅力。戏言逐渐受到了不少戏剧爱好者的关注,社团规模也从创立之初的11人发展成了拥有20多位成员的团队。
你好,戏言 —— 一个好的导演一定知道如何演戏
黄子尧初次来到戏言的时候,剧社已经成功完成了《暗恋桃花源》的公演。跟其他社团不同的是,这个剧社在一开始就给了她如朋友一般的亲切感。面试戏言剧社之前,子尧一心向往的其实是导演一职。阴差阳错,她最后面试上的,却是戏言当时即将推出的新作《旧事》的演员。
她在《旧事》中出演的角色是挽琴,一个在乱世中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与普通的风尘女子举止间尽是俗艳之气相比,挽琴饱经人世炎凉,含情的双眸中总漏出些许清冷。如何抬手,如何撩起头发,一举一动都经过了反复地琢磨,练习,直至她将这个颇有气质的青楼女子的感觉呈现在舞台上。
这次的演员经历让子尧对戏剧导演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她后来第一次指导话剧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演员的时候,感觉只要演好自己的戏,跟对手演员沟通好就可以了。” 子尧笑着说,“但是一当导演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把控全局,跟进宣传,联系舞美,指导台词,设计走位,与剧目相关的每个方面都需要她的参与和协调。当所有的一切一齐向她扑来,子尧常常忙的焦头烂额。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享受着戏剧带给她的种种体验。
“当最后做成一件你以为不可能做成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子尧这样解释道。
你好,疯子——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
在演绎过《旧事》里的挽琴一角后,子尧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导演组的一员,执导《你好,疯子!》。这是她作为导演的处女之作,也是她在戏言参与创作的第二部作品。在国内,这部剧登上话剧舞台已久,反响不俗,并在16年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陆上映。
如何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不是疯子?
这样一个看似荒唐可笑的题目正是《你好,疯子!》这部剧讨论的核心问题。为了传递这种荒诞的感觉,子尧在演员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夸张,夸张,更夸张。在这部剧的排练时期,她一直是这么要求主演的。“你就是不够夸张,就是不像一个疯子。”她总是这样说。“你就是要让别人觉得,虽然你们都是正常人,但是你们的行为表现就是一个疯子。” 台词,情感,肢体表达,一切在舞台上的呈现都要尽可能的夸张化。
荒诞剧并不是一个很好表现的题材,因为故事往往发生在一个跳出现实的空间下,其角色重复进行无意识或冗长的台词和表演,往往难以抓住观众的眼球。《你好,疯子!》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精神病院中,一个大众不熟悉却充满好奇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要讲好故事,既要求剧本扎实,也十分考验演员是否能演得令人信服。由于荒诞剧有许多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地方,如果没有把台词和表演串联的好,整部剧的呈现效果将会变得非常可笑,反而达不到讽刺的效果。而如何引导演员进行表演,则是作为导演的子尧面临的挑战。
为了在原剧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传达出自己的内容,子尧可谓煞费苦心。在演绎角色之前,她要求每个演员都要写一篇人物小传,把人物的家庭,职业背景等诸多因素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人物生平。这看似与表演无关,却能启发演员全面理解角色,为更生动的表演打下基础。人物小传写作引导演员们对剧本和角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让他们与导演也有了更多的沟通。一来一往,演员们便愈加能够和角色合为一体,有意识地对角色进行有层次的演绎。
除了剧情的荒诞,《你好,疯子!》在表演的编排上也不是一部中规中矩的话剧。常见的话剧如《旧事》,更加注重的场景切换,每一幕只需要几个角色在舞台上即可。而《你好,疯子!》以群戏为主,八个角色中,有七个角色都需要由始至终一直待在舞台上。虽然剧情的节奏相当紧凑,但大段的台词和固定的场景往往会让观众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走位就成了调动观众注意力的关键,也是子尧执导以来思考最多的地方之一。
然而,《你好,疯子!》在公演仅剩一个月的时候遭遇了观众席设置变动问题,这对日常排练工作量已然很大的剧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让所有观众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剧情中,演员的走位和演绎方式都紧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子尧一度把它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直到上周还改动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她说,“但最终出来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排练结束后,她有些感慨。虽然种种的不如意让她始料不及,但这却让她和一众主创团队激发了自己和这部剧的更多可能性。
你好,戏剧——Cannot be more proud
初来美国的时候,子尧的目标专业其实是传媒。
尽管从小热爱表演,迫于现实和家人的压力,进入美国大学之前的她更多的是将表演视作她的兴趣。抵达美国后,大学里更加自由开放的学风让她明白,自己的兴趣在这里或许会得到更大的施展。对于表演有着浓厚兴趣的她,果断地在第一学期选择了一门表演课。
凑巧的是,当时学校正在筹备的一部剧需要一名亚洲演员。在此机缘下,子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剧组试镜,并成功拿到了角色,这也是她第一次在相对专业的环境下演戏。有了这次的体验后,学校戏剧专业的整体氛围让她逐渐萌生了把戏剧当做自己专业的想法。在大一下学期,她将这个想法付诸了行动。
即兴表演占据了她所上的美国的戏剧课的大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模拟特定的场景,并给予场景一定的含义。没有台词,没有剧本,她只能通过肢体、表情、手势、声音等等细节表达向观众传达自己赋予这段情境的意义。通过一节又一节表演课的训练,她不仅磨练了自己的表演技巧,对好的表演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更是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如何指导演员。
非常注重培养演员对细节的关注,是子尧对美国戏剧课堂最大的感受之一。在执导《你好,疯子!》期间,她也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了对演员的训练中。每周近十五个小时的排练中,她与演员一起,从语气、咬字、神态到动作都细细打磨,力求在公演的舞台上用表演带领观众走进疯子的世界。
在异国学习戏剧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一个并未在西方文化的浸润下长大、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子尧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并且依旧醉心于戏剧,原因无外乎两字:喜欢。
因为喜欢,才会在遇到无数的困难时依然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一个小时的时间,子尧娓娓道来行走在戏剧之路上的起伏与际遇。在谈到与戏剧的种种渊源时,她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想起子尧学姐在《你好,疯子!》公演前八天在朋友圈里写下的文字:“Cannot be more proud.”
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更加令人骄傲了。